od体育-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admin 22 0

深秋的纽约,哈德逊河泛起粼粼波光,曼哈顿岛上的哥伦比亚大学校园里,梧桐叶已染上金黄,在一处安静的咖啡馆角落,我们见到了刚刚结束上午课程的费若秋,他身着深色休闲西装,身形挺拔如昔,眉宇间少了几分剑道上凌厉的锋芒,多了几分书卷气的沉静,若不是那双依旧锐利的眼睛,很难将眼前这个儒雅的青年与赛场上那个叱咤风云、被誉为“东方闪电”的击剑冠军联系在一起。

“现在每天最紧迫的‘对决’,是和哲学原著里艰深的概念较量。”费若秋微笑着抿了一口咖啡,语气轻松,从世界各大击剑赛事的领奖台,到常春藤盟府的图书馆;从巴黎左岸的国家训练中心,到哥大洛氏图书馆的研读间,这位曾身披法兰西俱乐部战袍、斩获无数荣誉的剑客,在竞技生涯的巅峰期,选择了一条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路——暂时放下佩剑,远渡重洋,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一名攻读哲学与体育管理专业的普通研究生。

转折:金牌之外的思考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2022年夏季,费若秋在拿下又一项国际大赛金牌后,做出了暂别赛场的决定,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,谈及这个关键转折,他的目光投向窗外熙攘的校园小道,陷入了回忆。

“那场胜利之后,我握着剑,站在赛场上,听着观众的欢呼,心里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…空虚。”他坦言,“并非对胜利不再渴望,而是开始追问,胜利之后是什么?竞技体育的意义,难道仅仅在于一枚枚奖牌吗?”这种对终极价值的困惑,并非突然涌现,长年在欧洲训练和比赛,他接触到了多元的文化和思想,目睹了许多运动员在生涯后期面临的转型困境,也看到了体育如何深刻地影响青少年的成长。“我看到了体育凝聚人心、塑造品格的力量,但也看到了商业化带来的异化,看到了过度竞争对年轻运动员身心的消耗,我想更系统地理解这一切背后的逻辑。”

正是这种深层次的求索,驱使他将目光投向了学术殿堂,哥大深厚的学术底蕴,尤其是其将体育管理与人文哲学相结合的跨学科项目,深深吸引了他。“击剑教会我的是‘如何赢’,但我现在想弄明白,‘为何而赢’,以及如何让体育之‘赢’惠及更广泛的群体。”

平衡:学术与训练的双重奏

求学之路并非坦途,最大的挑战在于时间与精力的平衡,他的一天通常这样度过:清晨六点起床,进行体能维持训练;上午穿梭于课堂,聆听关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或体育产业分析的讲座;下午泡在图书馆,啃读晦涩的哲学著作或撰写课程论文;晚上,他仍会抽出时间,进行技术性的“空击”练习或观看比赛录像,保持对剑道的“手感”。

“刚开始确实非常艰难。”费若秋不讳言其中的辛苦,“握惯了剑的手,突然要长时间握着笔杆或敲击键盘,去应对康德、海德格尔的抽象世界,那种思维的强度和耐力挑战,不亚于一场高水平的五局比赛。”但他很快发现了击剑训练与学术研究之间的奇妙共通点——“都是关于专注、策略、耐心和突破极限,哲学中的逻辑思辨,就像是在概念的世界里进行‘格挡’与‘还击’,需要同样的精准与敏锐。”

他甚至在一次关于“存在主义”的课程讨论中,巧妙地将萨特的“自由选择”与击剑运动员在电光火石间的战术决策联系起来,赢得了教授的赞赏,这种独特的视角,也让他成为课堂上的一个“特殊存在”。

融合:以东方智慧观照西方学术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费若秋的成长背景颇为特殊:自幼在中国接受击剑启蒙,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;少年时期远赴法国,在欧洲浓厚的击剑氛围和成熟的训练体系下淬炼成才;如今又在美国汲取人文社科的知识养分,这种跨文化的经历,塑造了他独特的思维方式。

“东方的训练更强调‘心性’的磨练,讲究‘人剑合一’的内在和谐;法国的击剑体系则极其重视战术逻辑和姿势的规范性,充满理性的美感。”他分析道,“而在哥大的学习,让我能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视角,去反思和整合这些经验,如何将东方哲学中的‘顺势而为’与西方体育科学中的生物力学分析相结合?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,思考体育文化的交流与互鉴?”

他目前的研究兴趣之一,就是探索如何将古老的东方智慧,如“中庸”、“知行合一”等理念,融入现代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和生涯规划中,以帮助他们在追求卓越的同时,保持身心的平衡与长久的运动生命力。

展望:未来的无限可能

对于未来是否重返赛场,费若秋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。“我热爱击剑,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,但现阶段,我同样享受在知识海洋中探索的乐趣。”他表示,这段求学经历无疑会丰富他对击剑运动的理解,无论将来是作为运动员、教练、体育管理者还是学者,他都希望能为击剑乃至更广泛的体育事业贡献一份独特的力量。

“也许有一天,我会带着对体育更深刻的理解回归剑道,那时的‘进攻’与‘防守’,或许会承载不同的意义,也或许,我会探索体育与教育、社区发展的结合点,让更多人感受到体育的乐趣和价值。”他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,“就像在击剑中,永远要寻找新的得分点一样,人生也有无限可能。”

窗外,夕阳为哥大的古典建筑镀上一层暖金色,费若秋收拾好书本,与我们道别,身影融入匆匆而过的学生人流中,他既是一名孜孜不倦的求学者,也是一位暂时敛刃藏锋的剑客,他的哥大求学路,不仅是一次个人生涯的转型,更是一位优秀运动员对自身使命的深度探寻,是体育精神在更广阔人生舞台上的延伸与升华,这条路上,没有震耳的呐喊与闪烁的镁光灯,只有安静的思考与扎实的积累,但这或许正是另一种形式的、更为深刻的“亮剑”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